English

关于渤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2000-09-0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蒋铁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其最终成果是专著《中国海洋区域经济研究》、《渤海开发与保护》等。这项成果分析了影响渤海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渤海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影响渤海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1、传统的战略思想。长期以来,对渤海开发采取传统的发展战略,片面强调海洋资源的利用,忽视海洋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重速度、规模,轻效益、结构。近三十年来,由于盲目开发和环境污染,使渤海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大型鱼类资源基本绝迹、小型鱼类严重衰退、对虾资源降到最低谷,从过去年产3万余吨减少到1998年5千多吨。渤海开发无序、无度、无偿的传统观念使渤海遭受严重的损害。海洋科学家多次发出警告,渤海有变成“死海”的危险。

2、酷渔滥捕严重。早在六十年代中期,渤海已出现捕捞过度现象,带鱼、小黄鱼、鳓鱼等长生命周期的鱼类,相继趋于消灭状态。七十年代,兴起大捕幼鲅鱼之恶风,经济鱼类急剧减少,代之以低质杂鱼和贝类维持。到八十年代,每年参与秋捕对虾的船只达6000余条,流网长度可堵截渤海海峡60多层,可谓鱼子鱼孙无一漏网。近年来,虽然延长禁捕期和加强渔政管理,滥捕现象略有好转,但由于条块分割,部门所有,未能获得根本好转。

3、渤海环境污染加重。据统计,渤海沿岸有32条入海河流,带来89.6%陆源污染物,年污水量31亿吨,污染物质80万吨,分别占全国排海总量的36%和50%。到1995年,渤海污染面积扩大到4.3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海域的56%。渤海海域的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油类和无机磷,另外渤海海上溢油和赤潮灾害逐年呈上升趋势,表明渤海的环境容纳能力已遭到严重破坏。

4、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在环渤海三省一市海洋产业中,海洋水产是主导产业。在渤海海洋产业中,海洋一产(水产)、二产(盐业、石油)、三产(运输、旅游)的结构为1:0.12:0.29。这表明,渤海海洋经济基本上是传统产业,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性很大,海洋高科技产业和海洋第三产业的比重太小。长此以往,开发渤海靠消耗资源而不是优化结构,不仅无法持久下去,还会造成对渤海资源环境新的破坏。

5、管理体制不协调。渤海没有统一的区域开发规划和发展战略,各方盲目开发、矛盾重重、纠纷不断。如不及时解决,渤海将进一步扩大“荒漠化”。渤海的管理需要立法,建议制定我国内海法,规范渤海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二、关于渤海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确立渤海的战略地位。实现渤海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有组织上的保证,建议成立环渤海区域海洋委员会,由三省一市权威性的政府人士参加,也有海洋开发和管理的专家参加,此委员会直属中央某部门领导,独立于地方政府。在委员会中,专家的比例和咨询审议权有明确的规定,进行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

2、制定渤海专门法规,改革和强化综合管理。渤海地区已是北方发达的区域经济中心,除中央制定我国“内海法”外,还需针对渤海开发和环境保护制定系列法规,如渤海海岸带管理条例、渤海环境保护规定、渤海防止污染和环境管理规定、渤海资源有偿使用规定等。改革和强化管理机构是执法的重要保障。根据国内外区域海洋机构的管理经验,实行海洋综合管理部门与省市分级管理的体制是符合渤海区域的管理模式,即在渤海海洋委员会的领导下,统一规划、综合管理、分级指导。

3、制定渤海整治规划,纳入国家计划之中。国家已把长江、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河的治理列入国民经济计划。渤海是我国首都北京的出海口、北方的门户,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渤海的兴衰与北京戚戚相关。当前,应重点推进渤海的“碧海行动计划”,控制污染物流入渤海的总量,实施污(废)水处理排放工程、海域环境监测等。同时,沿岸三省一市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工程、农牧化和人工渔礁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沿岸盐田、养虾池合理调整工程等,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在调研的基础上,做好渤海功能区划和渤海总体发展规划,使渤海的开发与保护有步骤地得以整治和发展。

4、大力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设立国家级研究基地。加快海洋科技产业化的步伐,应有以下举措:第一,加大海洋应用研究力度,特别是抢占高科技制高点,建设几个国家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海洋研究基地及国家级实验室,把青岛、大连、天津作为海洋科技产业化的试点城市,把科技兴海纳入渤海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中;第二、加快发展海洋科技化进程,大力培育海洋科技市场,促进企业和科研的联姻与合作;第三、建立海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

5、加大资金投入、开辟多元化集资渠道。目前渤海综合治理的资金渠道单一,主要由政府财政支撑。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可采取包括政府、民间、社会、金融市场的集资和国际组织贷款与技术援助方法,以此建立渤海综合治理基金。渤海地区海洋科技投入也不平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